九月,深秋渐远,初冬悄至。
“大人,第二批兖州流民已至,不知该如何安置?”
新任县丞李持,在苏策面前显得极为拘谨。
这位顶头上司,年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可李持丝毫不敢轻视。
苏策,年仅十八岁,无依无靠,单枪匹马来到中都辖下的蓝田县。短短三年,便将蓝田打造得繁荣昌盛,直逼长安。
面对这样的人物,李持怎敢懈怠?
上任之前,李持也曾壮志满怀,想着在蓝田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到任半月后,他的心便凉了半截。整个蓝田,早已被苏策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
李持心里明白,唯有积极配合,才能站稳脚跟;稍有忤逆,恐怕就得卷铺盖走人。
想到前任县丞虽远调福建,却也升任县令,李持心中稍感慰藉。
李持乃举人出身,出身不算显赫,若不是江南人的身份,这来蓝田的机会,根本轮不到他。
临行前,吏部大人的嘱托言犹在耳,李持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见苏策在福伯耳边匆匆交代几句后,便急匆匆地离开县衙,李持心中满是羡慕。
“若我也能成为苏大人的心腹,那该多好。”
苏策瞥了一眼李持,露出职业化的微笑:
“嗯,这批流民是看到《长安早报》才来的,就按上次的应急方案处理。李大人,务必遵循本官定下的规矩,所有流民都要沐浴更衣、饮用热水,经防疫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城。”
“是,大人。”
“赈灾所需的衣物、粮食、药品等物资,照旧从养济院的账上支出。”
“是。”
李持离去后,苏策才松了口气,回到书房,将双脚搭在桌上,轻轻摇晃,陷入沉思。
前任县丞与自己配合默契,虽为人胆小,但胜在踏实可靠。
而这个李持,一看便知是李二安排过来的,意在削弱自己在蓝田的影响力。
苏策对此倒也理解,若自己处在李世民的位置,恐怕也会采取同样的举措。
只是,这李持江南人的身份……
苏策眯起双眼,暗自思忖:“县丞已然调离,下一个,会不会轮到刺史?”
嘴角泛起一丝戏谑的笑容:“就凭这些人,想掌控我手中的资源,谈何容易?”
苏策对蓝田的掌控,远不止于官场。这三年间,民间商会、外地客商,都已被他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想要轻易撼动他的根基,除非李世民亲自下令将他铲除。
眼前的李持,显然经验不足。初到蓝田时,还想大干一场,结果四处碰壁。除了苏策的命令,其他人对他都是表面应付,实则敷衍了事。
吃了几次暗亏后,李持才收敛了锋芒,变得老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