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公主钧鉴,自长安一别,臣苏策未尝一日不思公主芳容……”
苏策紧握着狼毫笔,手指都因太过用力而泛白。笔尖蘸满了墨汁,在雪白的宣纸上抖个不停,刚写了没几个字,墨汁就不受控制地渗开,瞬间在纸上晕出一大片黑,就跟他现在那乱麻似的思绪一模一样。
他眉头紧皱,一脸挫败,抓起信纸,随手揉成一团,潇洒一甩,精准命中旁边的竹篓,“噗”的一声,像是在嘲笑他此刻的窘迫。
再看案头,纸团已经堆成了小山,半尺多高,层层叠叠的,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每一个纸团,都是他努力失败的铁证。
“穿越前,用微信写情书,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怎么到了这古代,连封情书都写不出来,真是要了老命了!”
*苏策心里疯狂吐槽,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一抓用力过猛,砚台里的墨汁都晃荡起来,差点溅出来。
给李丽质写信,这事儿比跟李承乾谈论时政还让人头大。
跟李承乾通信的时候,他能引经据典,一顿输出,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写完一封长信;可一面对给公主的信,他就像喉咙被卡住了,满肚子话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既不能写得太直白,像个油腻的登徒子,招人嫌弃;又实在学不来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风花雪月,整不出华丽的辞藻。
思来想去,苏策最后只能写些蓝田县的新鲜玩意儿:新酿的葡萄美酒、用花生做的糕点。
字里行间,全是琐碎日常,柴米油盐、市井烟火。
但他心里明白,这位一直待在深宫里的公主,最喜欢的就是宫外这些烟火气,是民间最朴实、最真实的生活点滴。
窗外,暮色像潮水一样悄悄爬上窗棂,一点点把屋内的光亮吃掉。
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还没完全消失,就像美人脸上的一抹红晕,而弦月已经悄悄挂在屋檐上,像一把银色的弯钩,洒下清冷的光。
苏策刚放下笔,窗外就传来一个清亮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大哥!大哥!师父今天教了我新招式,快来看!”
苏策听到声音,无奈地扶了扶额头,大声回应道:“晋王殿下稍等会儿,臣这就来。”
自从李承乾跟着李世民处理政务,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往来蓝田的差事就没人接手了。
谁能想到,晋王李治对这差事突然来了兴趣,缠着李世民软磨硬泡,把这活儿给揽了下来。
可这位小王爷哪是什么经商的料?一到蓝田,就一头扎进县衙后院,整天跟着苏策的亲卫舞刀弄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武,练得满头大汗,倒像是蓝田县衙的“编外侍卫统领”。
商队回京城的时候,李治经常耍赖,死活不肯离开蓝田。
李世民对儿子的行为倒也放心,毕竟有金吾卫一路保护,又在苏策眼皮子底下,安全肯定没问题。
只有李丽质经常感到无奈——每次问起蓝田的事儿,李治都支支吾吾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