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规矩?”朱棣喝了一口茶,心不在焉的询问。
“……”听到朱高煦的问题,朱棣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后才道:
“比起俺刚回来时,又消瘦了几分,如此下去,俺担心你娘撑不了几年了。”
杨昇毕竟是汉人土司,虽然沾染了土民的风俗文化,但最是清楚汉人朝廷的台阶是什么。
“光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迁徙安南的百姓数量多达五万余人,基本编入了卫所,均分了屯田。”
“父亲……”
也在他们返回居所时,杨纲加急往播州赶回,并将消息带给了自家父亲。
“此外,你父子犯下如此失察之举,也不好再留在播州,具体将你父子家族调往何处,也全听陛下定夺。”
朱棣听了朱高煦的处理方式后,不免觉得朱高煦有些激进了。
对此,沐春靠在了椅子上:“这件事情,我会上奏陛下,若是陛下宽宏大量,可以免除播州百姓徭役,同时也免去你们这次的错误。”
朱高煦将目光放到了田家身上,毕竟比起改土归流后只能设两个府的播州杨氏,辖地能设八个府的田家才是改土归流道路上的巨无霸。
“若是杨氏父子的缓兵之计,那也无碍。”
前日一战,夷兵丢下四千余性命,明军也丢下了百余条性命。
说出这句话时,朱棣脸色有些暗淡,朱高煦也觉得心里一紧。
哪怕众人都知道是借口,可就是没有人会揭穿这个借口。
他如果没有记错,帖木儿死后,帖木儿帝国陷入了内乱,原本是两个孙子辈的在争斗,后来混入了一个儿子辈的沙哈鲁。
“父亲,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和沐春谈判,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没有了!”
想到这里,杨纲整个人便不寒而栗。
他一开口,杨昇便坐不住的站了起来,脸上诧异的同时不禁询问:
“我昨日撤军回来时才布置了三千兵马在那里,又将官军木寨加固垒高,怎么会被攻破的如此之快?”
走在永安马驿的木寨中,杨纲可以感受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压力,几乎所有寨内准备出的明军都死死盯着他们。
朱棣看着手中来自沐春的加急奏疏,很大方的开口答应。
杨昇一边说,一边转身从自己的桌案上取出官印交给了杨纲,并亲自教导道:
“如此一来,他们父子爷孙三人,便都能领正三品的两份俸禄,即便世袭降阶,也能保他们三人十代富贵。”
沐春见杨纲表面同意,当即便让他返回播州。
“不用支持谁,只需要安静等待就足够。”朱高煦说着,同时也想到了安南和南洋的事情,所以与朱棣汇报了一下。
习惯了殿阁大学士这个制度后,突然离开了他们,朱棣还真有些不适应。
北方的饭因为环境问题,大明朝吃的再多也容易吐出来,可南方就不是这样了。
“至于庄田,成都府的五千亩庄田产出,可比播州上万亩庄田产出。”
朱高煦给杨氏父子的并不算多,至少比起他们手中数十万亩的播州田地来说不算多。
与此同时,播州各土司纷纷跋山涉水的前来助阵,而沐春所加急也在七日后抵达了南京城。
“……”杨昇脸色变得更为难看了,他没想到明军的火炮居然能摧毁夯土的木寨墙,要知道木寨墙的厚度达到了八尺。
明军的步骑手段,他体验过一次便不想再体验了,何况就南京大阅兵的情况看来,步骑手段只是明军的五分力,真正的杀手锏,恐怕是那一门门火炮。
“既然如此,伱先暂时与你父亲回去等朝廷旨意吧。”
对于朱高煦来说,殿阁大学士就老老实实的保持现在的位置就行,不要再进一步,也不要往后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