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邦子的村长,每天忙着看地,看水,这村子不用操心地里的收成吗?
“哟,阿里哥怎么来了?”
“随便逛逛。他们在干嘛?”杨勇指着长队。
“乌雅收药啊,这些村民都是范家邦子来的。”
几个邦子里,范家和韦家的属地挨得最近。
他眼红韦家能收药,没想到现在没人管的范家村民也有生财之路了。
那他们家邦子……
他等了一会儿,元晴一直没空,只好先上马回家去。
只是,马走了没多久,就听见背后传来欢呼声,模模糊糊之中,听见那些人在说:
“登报了,真的登报了!”
此时此刻的教室内。
元晴已经收完了今天该收的药材,转交给村长存在村子的库房里。
高声喊着“登报”的村民,一脸喜色地举着报纸递到她面前:“乌雅夫人,你快看,这是我笔友写的文章,登上《人民日报》了!”
那篇文章在次版很显眼的位置,标题更是打眼,在一众平淡的选题中脱颖而出,《当我有了一个大山里的笔友》。
文章写得很质朴动人,对方不愧是北燕大学的学生,非常平淡的小事,写来也妙趣横生。
她写笔友的进步:
【她是家里的长女,十二岁开始做农活,粗糙的手指第一次捏着木头铅笔写字的时候,生怕搓坏了本就宝贝的纸张,字真的不好看,甚至看得出来笔顺都是错的。但她有一种奇妙的自信,她说,她的老师告诉她,慢慢写就好了,写坏了也没什么。后来她真的越写越好了,看她写给我的句子“月亮阻挡不了我的纯白”,她简直是个诗人啊!】
她写笔友的生活:
【月光洒在竹楼的火塘上,竹梯颤动,陶罐宁静,夜里点一盏油灯,火光照亮她写字的寸间天地,笔友说,楼下有虫子鸣唱,多么动人的纯真。】
她写那个教笔友写字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替我们伟大。比如我笔友的老师,一个备考今年高考的北燕姑娘,我不敢想,如果这世上多几个像苏老师一样的人,这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
元晴看完夸赞道:“写得真好,你们都能看懂了?”
“连猜带蒙,苏老师教的,先看明白再说。”
元晴笑了。
真好啊,她想,她抱过的小姑娘,给这里的人点亮了一盏心灯。
村长把这份报纸挂在了村委会外面的布告栏里。
布告栏没有玻璃,便找了快塑料布压在上面。
元晴回到基地,让姜望想办法买几份这一期的报纸回来留念。
苏林瑾自己倒没觉得有特别感触,除了这篇文章的行文给了她一些灵感和触动。
既然是《人民日报》的选文,想必这种文风写在高考作文里,一定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山里买报纸并不方便,基地的报纸也是直接订的,多了没有。姜望便打电话回北燕,让老爷子多买几份。
“什么多买几份,我买它个几十份!任老头,林老头,都给我好好看!嘿!”姜老爷子挂了电话转身便背着手出去,逛到大院外面的书报亭,一口气包圆了剩下还没卖完的报纸。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小城市洛城,姜琰看着这篇文章,平静地剪下来,和前一篇署名苏林瑾的剪报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