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跑到第七轮的时候,岭翔停下来。
他坐在资料模拟室的独立工作区,手肘支在桌上,眼睛直盯着萤幕上那条刚出现的横向偏移。
那不是原本的预测应该出现的曲线。
但它稳定,且重复出现。
他调出模组代码,将标记区段重复跑了三次,然后在参数栏标註了一句:「可能与Yp11。2区段重叠有关。」
他已经做这组模型快半年了。研究方向很冷门,MIT里没人特别关心Y染色体,但他总觉得这里面藏着什么没被讲清楚的东西。
Y染色体上的那个区段,过去有研究说可能与暴力倾向、衝动抑制能力和情绪调节有微弱相关,但样本数不足,始终只是假设。
他不是为了课堂来做这个的。只是刚好拿来当学期专题用。
他调整了模型分类法,把暴力倾向从表现型转为语言回应延迟与神经反应峰值间的微幅落差计算。他用了自己在制度训练时的资料,以及一部分匿名样本,重新测了一轮。
当他看到那条数据偏移时,脑中跳出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念头:
这东西如果能被证实,也许能成为进入制度研究单位的敲门砖。
不是现在。
但未来可能。
他存档,把档名打上今天的日期,然后慢慢靠回椅背。
萤幕还亮着。模拟曲线收束成三层分岔,其中一条被系统标註为「异常重复」,但他没急着处理。
他只是静静看着。
他不是为了被看见才做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进入制度的深处,他希望不是因为他的身体,而是因为他的脑。
他打开平板的笔记页。
画面上还是白的。他想了几秒,然后开始打字。
Y-Agg
Hypothesis。
中文暂译:Y暴性模型
初步关联区段:Yp11。2
拟推测:Y染色体特定结构变异,可能与部分个体之体暴倾向有关。
初步观察见于匿名样本中之行为偏差表现,需与激素指数及情绪反应閾值交叉验证。
目前样本数不足。
模型仅为内部演算测试。
假说未公开。
他盯着这段字看了一会,最后补了一行:
※
註:暂不纳入主报告。
他只是静静看着。
他不是为了被看见才做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进入制度的深处,他希望不是因为他的身体,而是因为他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