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监之乱表面看是周王室内讧,实则也是殷商残余势力的反扑。
这也是为何,这次事件会被称为周公二次灭商的原因。
三监之乱的发生,让刚刚建立的西周摇摇欲坠。
光靠周公一个人,是无法应对这个局面的。
他需要盟友。
军事方面的盟友就是姜子牙,他带领齐国军队,和周公一起讨伐作乱的三监以及殷商残余势力。
姜子牙在军队中的地位有多高就不用提了。
有了他的支持,周公才轻易就掌握了兵权,最终完成了军事上的胜利。
但周公出去打仗,就需要有个人留在京畿看家。
这个人就是周召公。
他可以说是周公最重要的内政盟友,没有之一。
他留在京畿辅佐周成王稳定朝局,又为大军筹措军需物资。
让周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镇压叛乱。
二次灭商成功之后,周公重新分封了诸侯国,将商王后裔改封到了齐鲁两国的旁边。
也就是宋国。
稳定局势之后,就该制定礼法了。
大家都知道周公定周礼,确立了影响华夏几千年的礼法制度。
却很少有人知道,召公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后来周公去世,召公继续推行他制定的礼法制度。
众所周知,制定礼法制度不容易,推行更难。
如果强行推行,大一统王朝都有可能被反扑亡国,更何况是西周那样的分封制时期。
最好的办法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诸侯国,让他们向周王室看齐,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执行。
而召公还有个特点,那就是长寿。
史料记载他活了八九十还是一百岁来着,马钰有些记不清了。
这个年龄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都是高寿了,更何况是西周时期。
他的地位有多高,可想而知。
周公病逝后他继续辅佐周成王周康王,并坚定不移的推行周礼。
如此数十年后召公薨时,周礼已经为天下人所接受,成为列国通行的礼法制度。
这也是他和周公被并称为二圣的原因。
所以,在听到马钰说管仲可以和召公并肩而论的时候,宋濂却眉头皱起,道:
“召公协助周公制定礼法、营建洛邑、平定三监之乱,又辅佐四代君主。”
“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行周公制定的礼法,以仁德行天下。”
“西周初年的几次动乱能顺利渡过,其功莫大焉。”
“世人将其与周公并称为二圣,管仲何德何能竟敢与他相提并论?”
朱标和朱樉不禁很是惊讶,没想到西周除了周公,竟然还有个召公。
马皇后也恍然大悟,这才想起以前确实看到过这个名字。
只不过她并没有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只是泛泛的了解了一下。
对召公的功绩并不了解,只知道他是周公的弟弟,没想到竟然也是一位圣贤级别的先辈。
然后,她也不禁心生好奇,马钰为何会认为,管仲的功劳可以和召公比肩?
对于宋濂的反应,马钰毫不奇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