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存的食单里只有梅花糕梅花饼,她在查阅古籍发现有人用梅花做酱,再用酱做梅花鸡,据说味道非常好,可惜找不到怎么做的。
“有些食单在几次大火中烧毁了,现在保存下来的都是后来凭着记忆和一些记录重新整理的。”保管食单的管事告诉安然。
古代建筑多用木料,木料的弊端便是容易失火,孔家也是几次遭了大火的,她现在看到的很多府邸还是孔继铎利用修缮孔庙从朝廷弄了一大笔钱修建起来的,为此他熬掉了四任山东巡抚。里面内情不足人道,否则真是让人毁三观!
于氏怎么折腾都没人敢阻止,何况孔府每年都要办各种宴会,只是程氏不喜欢操办,好些年都是寥寥草草而过。这回难得有人折腾了,从公爷到下人没有不支持的。
就为了赏梅宴安然提出去苏州一趟,那里的梅花比山东提前开,她要带人去收集梅花,做酒做酱,做馅料。于氏给了人手,不但有人手还有钱。
美食在民间一点不假,安然去了一次不但赏了梅花,收集了大量梅花,还买到了梅花酒、梅花酱。有了这些原料赏梅宴已经成功了一半。
要说吃还是苏州人,这里就是吃梅花的祖宗,安然学到了几个菜,几款糕点,回去又做了改良整理,她的笔记里多了浓浓一笔重彩!
赏梅花宴一样很成功,于夫人的名气随着宴会也有了名气,安然最大的收获就是弄到了一些失传的方子。
大雪纷飞春节将至,于氏怀孕,即使孕吐不厉害这位夫人也跟各处请了假开始养胎生活,也就是她不去各处请安了!
程氏咬牙切齿,这个于氏简直就不把她当长辈!可她又没胆子去呵斥于氏,每每跟丈夫告状,得到的回答却是“她还小,金枝玉叶的你就将就将就!”
这话时刻提醒着她,这位是皇上太后恩宠的干女儿,干孙女,那些陪嫁不是假的,堪比格格出嫁。还有就是于敏中的圣宠不衰,现在地位堪比宰相,她只能忍了!
于氏的第一胎是个女儿,于家来道贺的时候她与哥嫂娘亲密谈一次,随后于家族里一位子侄过来,于氏让大公子帮着安置一下,“我看就帮着先管管田产吧!这些年都是五叔祖六叔祖帮着管着,也辛苦他们了。听说五叔祖功于读书写画,咱们也是时候帮着分担一下了。”
“夫人说的是!”大公子无疑有他,想想也是,两位叔祖在书法绘画上都很有成就,尤其五叔祖更是文学天分极高,专门修订了孔氏家族文化,更著有《阙里文献考》及《孔氏家仪》《家仪答问》等著作。
于氏的族侄很快插手了孔家庶务管理,这一点引起了孔家族里的严重反对,家族那么多人怎可用外人?怎奈长房与其他房关系并不好,曾经发生过多起族人将长房这一脉告到巡抚皇上那边,就是现任衍圣公也是被族人告过的,还因此受到过皇上的斥责,相较窝里斗,他更愿意放任于氏插手产业。
他知道这些年家产被叔祖把持不是没怨言,如果能利用于氏的手将家产从叔祖那里抢回来衍圣公是乐见其成的。所以他睁一眼闭一眼,程氏在耳边的唠叨就当听不见。
第144章衍圣公的纵容让于氏更大胆了,她开始插手家产的管理,安然感觉到了火药……
衍圣公的纵容让于氏更大胆了,她开始插手家产的管理,安然感觉到了火药味。还好她除了搞一些吃的什么都不关心。而这一年却发生了白莲教聚众起势的事,整个曲阜严阵以待,连安然不得不停下手里的事情关心起外面的大事来。
孔家众佃户丁户被组织起来随时准备抗击**,安然这才想起来应该将炼体术教给家里的孩子们了。还好这阵子于氏没有更高的要求,安然便请了假回家。
一转眼自己有了一堆侄子侄女,最大的都十岁了。
难得杜氏没再问她终身大事,难得在家什么都不需要想,什么都不要做。安然带着一群孩子天天练起了武术,在杜氏眼里就是杂耍。杂耍也好,武艺也罢,只要孩子们听话不耍闹打架杜氏就不管。
安家从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想法,这一点安然很看不惯,正好赶上哥嫂们回来,一家子难得团聚了一次。安然解释了让孩子们练练身体,真遇到土匪还能抵抗一下。
“这个好,不过你学的这玩意有用吗?”老爹和大哥二哥都怀疑。
“是少夫人身边会拳脚的丫头教的,应该可以吧!”
“那是可以,你们几个都要好好学!谁不好好学就打屁股!”安万里吓唬着一群小辈。
“要是能让他们读几年书就好了”
“读什么书?再大两年也要进厨房了,你有空跟少夫人说说让你二哥也上灶,到时候可以多带一个人。”安万里还当着灶头,他是舍不得下来的,可岁月不饶人,再想干也干不了几年了。
“有空就说,看机会,现在整个府里都紧张外敌。”
“知道,你记着就行。”闺女在少夫人面前有脸家里跟着沾光。
孩子们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紧,安然问过杜氏,家里正考虑建房的事,只是地方不好买,除非离着这边再远一些。
也是,不光他们家,生活在这片土上的人口越来越多,很多人家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了,就那么多田地除了交租还能养多少人?
据说进府做杂役的名额都很紧俏,一个名额已经炒到了十两银子,前几年五两就够了。家奴想都不要想,这些年都没放名额。
接下来州府城镇连续发生了几起地方武装与**武斗冲突的事件,据说伤了不少人,结果就是**徒被清剿。接着衍圣公对管辖的村镇进行重新造册核查户籍,防止有乱民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