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文质,你还有别的朋友吗?”
“还有章晔,晔哥。”
“你和他也是因为戏结缘的。”
“对。”
余寻光觉得这方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之前……我的表演方法有点问题,导致我在表演时过于代入角色,我在剧组里,会有一段和角色融合的阶段。我和王文质做朋友,其实是陈光和副站长做朋友;我和章晔之间的相处,又同阿培和肖斐的相处模式接近。”
孔思益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样其实不太好,很伤身体,也很狭隘,并且会让你的职业生涯缩短。”
余寻光有自己的评估,“是的,我已经感受到,负面作用令我不太方便开展新的工作了。”
孔思益问:“我知道你们演员也跟武侠小说一样,是有门派的。你觉得你属于哪个派别的演员?”
余寻光露出一个短暂的微笑,“这个问题我和方正蓉老师探讨过。”
“有什么结论吗?”
“我现在觉得,不管什么派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孔思益给予他认可,“显然,你在专业方面也有成长。”
余寻光慢慢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以后会尽量避免让自己完全的融入角色,我想尝试,「表面套皮,内核是自己」的表演方法。”
“这是你现阶段的追求。”
“是的。”
“对更好的自我的追求。”
“就像你说的,这是我为了延长我个人的演绎生涯而做出的必要改变。”
余寻光一直在反思。他在饰演陈敏笙和阎培熙时,他会在分析人物之后使用技巧,通过情感上的沉沦与人物达到共鸣。
那种与人物共情到痛苦的行为固然好,但是太损耗精神了。当余寻光的经验一点点累计,他也发现,那不一定是最好的表演方式。
每一次演戏都自我代入,这很棒。可他不是只演几年,只演几部,他的人生还长,他希望能见到更多的人。以后还有那么多的人,他能代入得过来吗?
就像即将会在《故梦》中饰演的黎耀川,他根本不是那样的人,黎耀川的人生经历他这辈子都无法体验,那他还能用以往的方法去演吗?
不用系统提醒,余寻光已经感受到需要改变表演方式的迫切。
孔思益把话题拉回正题,“你刚才说你能得到角色的肯定,那么我想,在自我实现方面,你是拥有满足感的。”
“是的。”
“所以,还是刚才说的,你现阶段正在探索自我超越。”
“是的。”
“你会找到正确的方法的,对吗?”
余寻光的语气非常坚定,“我可能会做错,但我绝不会放弃。”
这一天,孔思益和余寻光聊了很多,余寻光在与她的谈话中,越聊越坚定。
他重新认识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自己。
就像是在给他的人生阶段作总结。
“好的主持人,是能够给予人力量的”——余寻光第一次理解到了这句话。
录完访谈,回到京市,聂梵需要的中国舞训练,易崇已经帮余寻光安排好老师了。
除此之外,余寻光举一反三,还给自己报了个戏曲。
不管有没有用,先学着。
《故梦》3月12号开机,余寻光出席了开机典礼,就又回到了京市。
直到4月1号,他在聂梵的召唤下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