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快步走上前。
nbsp;nbsp;nbsp;nbsp;他带着七分期待三分惊喜走下台阶:“朕的姚爱卿何在?”
nbsp;nbsp;nbsp;nbsp;被派去传达旨意的官吏支支吾吾。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犹不确定,以眼神示意他,说啊,朕的姚爱卿呢?
nbsp;nbsp;nbsp;nbsp;“……姚大人,姚大人说年事已高,恐难当大任。”
nbsp;nbsp;nbsp;nbsp;“年事已高,恐难当大任……”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站在原地将这话放在嘴里咀嚼。
nbsp;nbsp;nbsp;nbsp;恐的大约不是年事已高,难当大任啊。
nbsp;nbsp;nbsp;nbsp;这是对朕失望了。
nbsp;nbsp;nbsp;nbsp;他苦笑一声,挥了挥手:“下去吧。”
nbsp;nbsp;nbsp;nbsp;百官无人说话,太极殿内静悄悄的。
nbsp;nbsp;nbsp;nbsp;最终李隆基叹息了一声,挥手退朝了。
nbsp;nbsp;nbsp;nbsp;“陛下这是不打算任用姚大人了?”
nbsp;nbsp;nbsp;nbsp;“唉,姚大人不愿意过来,恐也心里存了芥蒂。”
nbsp;nbsp;nbsp;nbsp;“可那是姚崇,谁人不知?”
nbsp;nbsp;nbsp;nbsp;“两朝为宰,曾任武后、睿宗之宰相,若此番陛下前去能将姚大人劝来,那便是三朝为宰!”
nbsp;nbsp;nbsp;nbsp;三朝作宰,辅佐三个君主,此番功绩必然是要在史书留有一笔,而姚大人,也将在史书得一席之地。
nbsp;nbsp;nbsp;nbsp;众人都知道,姚崇他在中央为宰相,亦在地方担任刺史,了解中央,熟悉地方。长期任职兵部尚书让他对军事情况也了然于胸。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军事,谁能有姚大人更得宰相一职。
nbsp;nbsp;nbsp;nbsp;况且在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姚大人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头脑。
nbsp;nbsp;nbsp;nbsp;直言上谏,让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让陛下的两个哥哥去外地安置,两个弟弟解除兵权。
nbsp;nbsp;nbsp;nbsp;若当时真如姚崇所设想的一般,何愁陛下握不住权。
nbsp;nbsp;nbsp;nbsp;“可陛下年老的荒唐之举,到底还是伤了姚大人的心呐。”
nbsp;nbsp;nbsp;nbsp;有人唏嘘着摇头,话的声音却极小,随着风也便散了去。
nbsp;nbsp;nbsp;nbsp;皇帝离开了太极殿,殿内的官员也三三两两散着。
nbsp;nbsp;nbsp;nbsp;但大家都记起这个两朝为宰的人物。
nbsp;nbsp;nbsp;nbsp;年岁大些的官员看着外面正升起的日头,往事在心中盘桓难以散去。
nbsp;nbsp;nbsp;nbsp;张说也是其中一员。
nbsp;nbsp;nbsp;nbsp;他算不上年岁已高,却也并不年轻。
nbsp;nbsp;nbsp;nbsp;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他便鼎力支持陛下。
nbsp;nbsp;nbsp;nbsp;他与姚崇站在一处,姚崇的政治才能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nbsp;nbsp;nbsp;nbsp;此时他心中升起复杂的情绪。
nbsp;nbsp;nbsp;nbsp;他不喜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