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所说,正合朕意。"
"朕也觉得该跟赵国干一仗!"
可是,就在此时,一位文官站了出来。
“皇上。”
“常言道,出兵要有正当理由。”
“赵国势力不小,咱们要是莽撞进攻,不太合适。”
“要是真要打赵国,得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出兵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这样能争取到国内外的认可和支持,还能鼓舞士兵斗志,提高士气。
不然的话,打着“烧杀抢掠”旗号的军队,绝对斗不过喊着“保家卫国”的队伍。
任何时候都一样。
所以很多战争,就算理由勉强,也得有个正当的名头。
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赵国在边疆驻扎兵力,其实是防备秦国进犯。
至于赵军攻打赵邺城的事情,一是赵邺城本就是赵国的地盘,二是李牧还没动手呢。
这些理由根本不成立。
这话一出口,大家开始认真思考。
甚至有人翻出几十年前六国联手抗秦的老事。
但要是以此为借口,难免会被认为不够光明正大。
嬴政把目光转向苏羽。
“陛下,我们可以打着救燕国的幌子去攻打赵国。”
“救燕国?”
嬴政有点困惑。
现在明明是燕国在攻打赵国,怎么反倒要救燕国?
嬴政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
苏羽解释道:“燕国虽然在打赵国,但撑不了太久。而且有李牧在,燕国很快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那时咱们再出兵就行。”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做好战斗准备。”
通常来说,备战需要两三个月。
但秦国只要随时准备好开战就行。
等赵国进入燕国境内,咱们就直接动手。
这绝对会让赵国猝不及防。
别问我为什么,总之秦军战斗力爆表,随时能打。
“好!”
嬴政听了很开心,立刻同意。
“就按苏羽说的办。”
“先准备好攻打赵国。”
“等赵国出兵燕国后,咱们马上进攻赵国!”
“谁愿意领兵去?”
说着,嬴政的眼神扫向王翦、内史腾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