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处水榭中,同知赵轨感叹一声,徐硕也啧啧几声:“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粮才能修建起来。”
先不提那两千头牛,单十万石米和四万斤盐、十五万斤铁,就足够人头痛了。
卫指挥使的话让徐硕紧张起来:“怎么了,有战事吗?”
由于没有专门的集市,所以遵义城四个城门附近都有城外的百姓挑着菜前来贩卖。
不过缺的东西抵达后,他必须要见到实打实的政绩,东西都要用到实处。
众人纷纷作揖,徐硕见状点了点头,随后对卫指挥使作揖道:
“不知道,反正说是要分田。”李柏感觉有些引人注目,便搪塞了过去。
“还不错吧,听说之前在巴县当差,他走的时候巴县的一些百姓还舍不得。”
徐硕说罢,赵轨便反应道:“你准备工钱给百姓?”
“你们若是担心,我可以陪同你们一块去。”
在这里,语言是阻碍二人的大问题,离开了李柏,他们几乎成为了聋子和哑巴。
“如果情况无误,那要做的,就是提出各自的问题,到底是缺了翻译,还是缺了教习,吏员、工匠。”
坐在春和殿里,朱高煦拿着奏疏与身旁的亦失哈讨论,可亦失哈却笑道:“就是这人要的东西也太多了。”
虽然只是百来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那千户官笑着接过回礼,而后便离开了。
遵义府有民十七万六千余口,人均耕地三亩余,有耕牛五百六十二头,挽马六百七十七匹,并不算多。
“多谢带路。”徐硕作揖回礼,并从袖中掏出了一吊钱。
“都看到了吧,遵义府情况就是这样,比旁边设立但还没有人任职的平越府来说算好了。”
思绪间,徐硕他们也来到了遵义县的城门处,而城门口则是有一名卫指挥使在等待。
朱高煦用笔将耕牛圈红写下待定,将后面的物资则是圈起来写下了批准。
“来条鱼和一盘猪肉和一只片鸭,另外来三碗米饭。”
徐硕看到了许多还没有开垦为耕地的坡地,那些坡地的坡度不算大,可以开垦为梯田来种植作物。
能住在播州城内的百姓,大多都是和杨家沾亲带故的,因此汉化的十分明显。
作为自小在海边捉鱼,帮忙耕地的徐硕来说,他很清楚这是农民担心磨破衣服而做出的不得已举动。
由于贵州三司的官员还没有凑齐,因此他的奏疏依旧由四川布政使司送往京城。
“到时候可以在工钱的附近摆摊卖官盐,这样路也修了,盐的问题也解决了。”
“耕牛暂且放下,先把粮食和盐运给他们,另外再从四夷馆调学习苗、仡、侗、瑶等语言的官员前往遵义帮助他们把土地给均分了。”
经过几日的走访调查,徐硕这才书写了奏疏,将所有政策都写了出来。
“我等只是紧张罢了,不必劳烦知府了。”
“没事的,不用担心,有我大军在,些许小土司不成气候。”
“路费的事情不用担心,我自掏腰包请他来。”
虽然已经知道了菜价贵,但李柏还是硬着头皮点了三个菜。
一个语言问题,足够他们头疼许久,因此原本只限教谕和教习的语言学习,到了最后也演变成了全府官吏学习。
这样的氛围,让众人这才想起了当下的贵州也在经历战事,尽管遵义府比较安全,可南边和东边的叛乱却络绎不绝。
尽管很年轻,可徐硕做事很老派,也很实诚。
待他们走后,赵轨留下与徐硕带着翻译走出了衙门。
他们前往了遵义县内较为繁荣的一条长街,这条长街比起其它街道更为繁荣,光看街道两旁那刷上白灰的沿街二层店铺就能看出。
徐硕有些惊讶,但一想到沐春当初治理昆明,开辟三十万亩耕地后,便将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