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这次承认他们手上的田,可以说为许多人免去了牢狱之灾。
即便无法殖民,大明也能凭借出色的商品从美洲获取大量金银铜锭,并扶持当地政权。
“不过在此的前提是,丈量当地田地情况,同时按照耕地情况进行收税。”
同时,朝廷又可以将部分货币投入南方市场,将南方粮食运往北方,加南方内陆省份的货币市场化。
“是。”朱高煦知道这是朱棣心里没底的表现,所以他详细解释起了自己未来将会对苏松二府做出的改变。
关键在于,北方民间的货币储量并不多,而朝廷征收货币后,也并未能将南方的货币集中投入北方给百姓,而是分散在天下投入,并且北方投入除了军饷外,其余投入并不算高。
听到朱高煦要将苏松二府拿来做土化肥示范区,朱棣话里有话的提醒起了他。
“况且即便是农家肥,那费用却也不便宜,每亩最少要用三车,每车三四十文,可不比化肥便宜。”
“既然如此,那便没有什么问题。”
说完这些,朱高煦不忘补充道:“当然,这是在鸟粪石充足的情况下,要是鸟粪石不够的话……”
朱高煦正准备继续说什么,却听到这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也正因如此,苏松二府的耕地划分才会容易出现问题。
朱棣的想法朱高煦也想过,只是他认为将土化肥分摊到军屯手中实在太分散了。
九百万亩看似不多,可九百万亩土地都增产百斤,这就是六百万石粮食了。
江南虽然种粮食的人比以前少了,可他们做生意赚的却多了,可以高价从湖广买粮。
“这是份比刚才还要好的消息。”
只要这笔上交的税收能落到民生上,那对整个天下无疑是有利的。
“试验田数据来说,将化肥放在江南,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因为土化肥的产量十分有限。”
如果不是当下大明的货币储量还不足以支撑征收货币税,朱高煦甚至想提前进行税收改革。
如果不能均,那就加强税收和吏治管控,只要确保税能收上来,并且能合理用到百姓身上去,那反倒利于管理天下。
“这东西,给军屯田用如何?”
朱高煦口中的吨他也知道是什么单位,一吨为一千斤,一千斤土化肥能照顾二十亩地。
一条鞭法对朱高煦来说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他准备以苏松二府为试点来收取货币税。
只需要在日本东部地区和足利幕府租借一个岛屿建立官厂,然后顺着北太平洋环流,大概四十天就能抵达北美西部,一路向南大概十天左右就能抵达第三次下西洋先遣队建设的宣慰司补给。
苏松二府多少官员手上的田是干净的,他们比谁都清楚。
毕竟万历年间即便是陕西西安这种西北城池,一名普通力夫每日工价都能维持在二十文,一年花费在盐上的工钱不过三日工罢了,算上全家也不过半个月。
整个北方除了山东金矿开采情况不错外,其余省份根本没有太多矿业产出,所以在一条鞭法后,北方百姓变卖粮食为钱,再用来交税成为常态。
朱高煦可不觉得南非地区可以支撑郑和所需的庞大补给,因此在此之前,朝廷会先向南美派出一支先遣队建立外交关系,并学会对方语言来介绍双方。
即便面对新鲜事物时他们会变得十分保守,但只要朝廷之中的官员率先开始使用土化肥,那百姓也会争先效仿。
“不过在此之前,这小琉球也可以更名为琉球府了,暂时不派遣官员。”
这所谓“泛江南”主义就是以泛江南的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湖广、江西等中南、东南部地区经济市场来笃定全国市场。
“儿臣认为这田赋无需削减,甚至可以略微增加到四百万石。”
“怎么了?”朱棣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递出奏疏道:
“朝廷需要草木灰,而从南洋、东北起运的话价格又太贵,江南又无充足山林,因此儿臣便将目光放到了小琉球(台湾)上。”
“草木灰、木炭,这些都算是不错的资源,可以解决江南百姓的农业和薪火问题。”
“还要好的消息?”朱棣迫不及待的接过,而后便看到了一排“金灿灿”的字句。
【吕宋城北八百里,掘土出金……】
qu9。。q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