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一个自信大方的人,拥有如此军队,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礼仪。”
事实证明,罗娑陀利的选择没有错。
郑和说着客套话,虽然有些虚假,但起码安抚住了霭牙思丁。
郑和开口过后,王贵便将他的话给翻译出来,不过霭牙思丁显然更关注郑和带来的舰队,他心有余悸的看着那挤满察地港,并且还停泊海上的舰队,感叹道:
“我从未见过像伱们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你们的船队应该有一万人吧?”
郑和虽然也算是色目人,但他却信佛多过信教。
霭牙思丁深吸一口气,他不知道郑和说的是真是假,但就港内停泊的那些大船来看,兴许明军还真的有更大的船只。
“没有必要,有大古剌这一处就足够了,若开和缅甸宣慰司中间隔着山脉,大古剌则是有大金沙江可以直接联通蛮莫,更为方便。”
很快,下西洋舰队开拔的日子到来。
“五日后朝廷的军队就会集结前往榜噶喇国,我们暂时只会留下一千人修建西海卫城,等返航时才会实额驻扎一卫兵马。”
陈瑄感叹自己没遇上好时候,亦或者说感叹自己不如自家的老搭档杨俅一家。
在杨展的率领下,第一次下西洋还能以剿灭陈祖义、迫降满者伯夷等国作为功绩。
这城池不算高大,毕竟有五千六百明军驻守的卫城,整个中南半岛也很难拉出军队来攻陷,更别提万一真的生了大军围城的情况,上游的王瑄立马就能从蛮莫顺江长驱而下。
同样的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他估计只能组织一支百来人的船队前去调停一些小事情,而大明的天子却能组织两万多人,数百艘大船组成的舰队在距离数千里外的地方进行调停,这样的实力,确实是霭牙思丁前所未闻的。
大古剌港经过郑和他们这一个月的修建,一共有大小船舶位一百余处,每处船舶位按照天数收费,租借停靠一天的费用是二百文。
“您大可放心,我中国天子崇尚和平,我此次下西洋,也调停过许多国家的矛盾,对于贵国的情况我虽然不了解,但我相信有如此善解人意的您作为国王,您的国家一定是无辜的受害者。”
“国王您好,我是天朝下西洋正使郑和,此次是接受您的邀请,代表大明天子而来。”
陈瑄就在船上,以此保障郑和遭遇危险时能及时救援。
也就是说,这一百余处船舶位如果停满,将给大古剌港带来二十贯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七千余贯。
由于大明舰队的舰船规模远远过了察地港的容量,因此绝大部分战船和马船都停泊在了海上。
正因如此,罗娑陀利才会接受大明册封,宁愿从国王降为大明大古剌宣慰使司的世袭宣慰使,也要加入大明的体系之中。
对大明军民来说,只要头裹白布,遮盖面孔的似乎都是色目人,陈瑄自然也是如此认为。
郑和与罗娑陀利说着西海卫设立后的补给问题,罗娑陀利连忙表示:“臣已经得到朝廷的恩宠,理应由臣负责官军补给才对。”
因此在此次下西洋的沿途设置卫所、官厂中,郑和只担心如何在忽鲁谟斯设置官厂和港口,其余他从不担心。
郑和一边走下哨塔,一边与罗娑陀利交代着一切,同时还开口道:“朝廷已经在北边的蛮莫修建了船坞,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就能直接沟通云南都司。”
对于罗娑陀利来说,这两千贯的税收足够养兵四百。
除此之外,商人们在大古剌港的贸易,也需要给大古剌宣慰使司交税,税率如大明一样是十税一。
这位口中不断赞扬大明朝的,便是大古剌宣慰使司的宣慰使罗娑陀利。
在郑和的注视下,千余骑兵队伍中缓缓走出一支仪仗队伍。
二人翻译过后面面相觑,郑和则是笑道:“你帮这位国王翻译就行,我有能翻译的人。”
有大古剌这个马仔在,缅甸及麓川、八百大甸等地一旦冒出野心家,就需要面对来自明军的南北夹击,这让本就没有太多战略纵深的三宣六慰诸多土司不得不老实下来。
郑和虽然是这么说,但他已经想到了榜噶喇国王听到这条消息时的高兴模样。
当郑和带着部分军队为大古剌建设港口时,陈瑄已经带领大队兵马出没在大古剌境内,将山匪、蛮寇消灭的同时,也向各国传递着消息,那就是大古剌宣慰司是大明三宣六慰体系下的重要成员。
在这里,他瞧见了泡茶看海图的陈瑄。
“我派西厂的人去当地探查了情报,果然他们的热情是有问题的。”
陈瑄的脚缓缓从火炮上放下,嘴里喃喃自语的同时,远处的察地港全貌也暴露在了他们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