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对着大队会计道:“你把整理好的账本拿出来,贴在墙上让大家看看这几年厂子的情况,还有每个员工应该拿多少钱,也一起贴出来。”
其他人听到有钱拿,也不再急着闹事了,挤在一起等着看自己能拿多少钱。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后,所有的纸张都贴在了大队办公室的走廊上。
人群涌出去,急切地在上面寻找自己的名字。
李巧英很快就看到了自己所在的车间,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26块!”
她看着上面的数字,不可置信地瞪大眼。
“大家别被骗了,才这点钱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陈阿炳,你可真是打得好算盘。”
“李巧英,你要不要看看别人的?”
陈阿炳嘲讽道。
李巧英立刻转头看向墙上的纸,发现其他人最少能拿80块,就她拿得最少。
“陈阿炳!你这什么意思?公报私仇故意针对我吗?”
李巧英冷笑,“虽然你是大队长,但也没这个权利!我倒要去镇政府要个说法。”
“张会计,你给她说说为什么她只能拿那么多。”
陈阿炳将一旁的大队会计喊过来。
张会计翻出一本纺织厂的工作日志,对着上面读:“1982年1月,李巧英迟到早退4次,3月,迟到早退2次,4月,迟到早退1次……”
会计将李巧英近2年的工作表现当众宣读了出来。
李巧英没想到厂里竟然还记着这些,当即脸上就火辣辣的。
不过她死不承认,“你这是诬陷!”
陈阿炳不再理会她,而是对着众人道:“墙上贴着的剩余未发金额,是根据大家的出勤率和工作表现计算出来的,你们要是有疑意,都可以去会计那里对账,所有厂子里的出勤和考核记录都在,翻一下就知道了。”
至此,没人再出声反驳了。
李巧英不甘心,她吼道:“这些钱都是我们应得的,可我们以后的生活保障呢?
你要是解决不了,我们就去和镇里反应,看看你们这些当官的是不是都这么草菅人命。”
“你去好了。”
嘶哑的声音不疾不徐,“我陈阿炳行的端坐的正,哪怕你去京市告状,我都不怕。倒是你,到处散布谣言,煽动大家聚众闹事,诋毁人民公仆,阻碍经济发展,要是告到经改委,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各地为推动经济改革,设立了经济改革发展委员会,除了联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一起指导发展经济外,还可以对阻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进行惩罚。
最近一起相关案件,就是县里有一个官员刁难个体户,被抓起来判刑三年。
别看陈阿炳平时很好说话,在大队里社员面前从不摆架子,但他有的是手段,要是谁阻碍大队发展,他绝不手软。
不然也不能一把年纪还被镇长钦点为大队长。
李巧英,李明的侄女,呵。
这里要是没有李明的授意,她会蹦哒的这么厉害。
现在他忙着处理纺织厂的事,等他腾出手来,好好照顾他们。
不过大队纺织厂里确实有几个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其他人他管不着,这几家他要是不管真要活不下去了。
看来他不得不走一次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