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引以为傲的儿子,一边是依仗多年的丈夫,赵氏夹在其中,各种滋味有多难熬,可想而知。
蒋妈妈是个利落人,三言两语就将事情说清楚了。
到了赵氏院子门外,她略停住片刻,语气温软又急切地叮嘱:“姑奶奶来一趟不容易,可要好好劝劝咱们太太,这会子婉明姑奶奶就在里头呢……”
“我知道了,我先进去瞧瞧。”
丹娘温温一笑。
走到门口,自有丫鬟打起门帘子通传。
“七姑奶奶来了。”
赵氏的屋内焚着香,丹娘细细一闻,是有安神之效的水沉香。
绕过屏风,却听里头是婉明柔声细语地劝着:“太太,七妹妹来了,您总也这般唉声叹气的,也不是个事儿呀。”
丹娘见着赵氏。
她正歪在榻上,靠着一只足有半人大的靠枕。
身边两个丫鬟正给她捏着腿脚。
婉明奉茶就坐在一旁。
见丹娘进来了,婉明忙冲着她笑了笑,姊妹二人一打眼色,立马心下了然。
“太太正吃什么茶呢?闻着味儿就沁香,是我没尝过的么?”丹娘凑近了,语气自然欢快,“好呀,太太得了好茶,一个人躲着享用,要不是今日我来一趟,怕都察觉不了!回头我告老太太去,非得让太太分我一半才行。”
原本闷闷不乐的赵氏听见这话,忍不住笑了。
她嗔怪地横了一眼:“你这丫头,都这个年纪了,还这般会打趣说笑,我有了什么好东西不给你们姊妹分去的?”
“是是是,是我冤枉了太太,太太大人大量,莫怪才好。”
丹娘笑着,坐在了蒋妈妈拿的一只小方凳上。
“太太瞧着面色不好,可是父亲又给太太气受了?说出来兴许能好些,憋在肚子里,仔细再给憋出病来。”
又是开门见山的一句,反倒省了拐弯抹角的功夫。
婉明有些惊讶,却更佩服。
这位七姑奶奶永远有这本事,一针见血,还让人心服口服。
赵氏叹了一声,终于娓娓道来。
一开始说的还算隐忍,说到后面大约是脾气上来了,她面色涨红,就差指着儿子骂了。
“想我这大半辈子过得,也不算顺心!什么事儿都见过!与我一般身份的妇人,哪个有我吃的苦多?我这样说倒也不是在你们小辈面前哭诉,只是……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替儿女操心受罪!你说说你三哥,怎么想的!怎么你二哥做事稳重,到了他这儿竟一半都不如了!他们还是双生子呀,怎么就差这么多?!”
赵氏捂着心口,“我也没别的念想,无非是想让你们姊妹兄弟几个能过得好,都是成家立业,且有子有女的人了,怎就……还这般冲动?”
丹娘听明白了。
没想到,宋竹砾的思想觉醒来得这样快。
上次她还跟父亲提过一嘴,没想到才过去两三个月,事情就发展到捂不住的地步了。
想到自家这个三哥的脾性,丹娘也觉得能理解。
他若不是这样傲气,这样执意,当初也闹不出那样的麻烦……
赵氏说着,落下泪来。
婉明忙拿着帕子替她擦,一边擦一边软言细语地劝着。
赵氏的情绪好不容易才稳住了,丹娘又说了两句,见赵氏疲乏,蒋妈妈又过来说赵氏昨个儿一夜都没睡。
丹娘便道:“太太还是睡一会儿,我与婉明姐姐先去看看老太太,回头等太太睡醒了,咱们再说话。”
她看向赵氏,“这又不是什么难事,比起这个,当初宋家遭遇的波折苦难要重得多,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了,太太应该把心放回肚子里,天塌不下来。”
赵氏怔住。
有些惊愕地看着她。
丹娘顾盼生辉,双眸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