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朱元璋双手捧着印玺,一步步走向朱标,他的脚步略显沉重,那是岁月的重量,也是江山的重量。
当朱元璋将印玺轻轻放在朱标手上的那一刻,整个奉天殿一片寂静,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历史在此刻完成了交接。朱标双手紧紧握住印玺,感受到了那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寄托。
“标儿,这大明江山,朕就交给你了!”
朱标眼眶通红地点了点头,难掩激动之色。
随后老朱离开现场,他这个太上皇是时候该休息了。
随后,朱标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登上御座。
他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望向大明的万里江山。
礼部官员高声宣读禅位诏书,诏书的声音在奉天殿内久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随着诏书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行跪拜大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整齐而洪亮,冲破奉天殿的屋顶,直冲云霄。
朱标稳稳端坐在御座之上,望着殿下伏拜的群臣与暮色中巍峨的宫阙,冕旒随着他的动作轻晃,东珠碰撞出清越声响。
他抬手虚扶,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声浪裹挟着帝王威仪,穿透奉天殿沉沉飞檐。
待群臣起身,朱标展开袖中明黄诏书,清朗之声响彻大殿:“自今日起,改元承天。承天命以继大统,顺民心而安黎庶!”
话音未落,礼乐声骤然拔高,编钟与排箫交织成激昂乐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徐达等开国元勋,继续道:“父皇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方有今日大明江山。标虽不才,必承父志,效法古圣先贤,以仁治国,以礼安邦!”
说到此处,朱标走下御座,步至丹陛边缘,望着殿外应天城灯火渐起的街巷:“诸位可知,朕今日路过朱雀大街,见老叟焚香祝祷,稚子叩首祈愿。这天下百姓,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他的声音微微发颤,“自明日起,减免应天三年赋税,开仓赈济流民!望我大明子民,皆能共享太平!”
群臣再次拜倒,山呼万岁之声震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
朱标抬手示意安静,目光坚定如炬:“太祖皇帝曾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标愿与诸君勠力同心,上不负祖宗之灵,下不负黎民之望,让我大明万邦来朝、永世昌隆!”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地,奉天殿外突然绽放漫天烟花,火树银花照亮应天夜空。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仰望这象征新朝气象的璀璨烟火,欢呼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声浪席卷整个应天城。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街头巷尾,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田间劳作的农民停下手中的农活,纷纷跪地,感谢上苍,感谢洪武皇帝的英明抉择;市集上的商贩们放下生意,聚集在一起,谈论着新君继位的喜讯;学堂中的学子们更是激动不已,憧憬着在新君的治理下,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这一天,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他们相信,在太子朱标的带领下,大明王朝必将还是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大明的辉煌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