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第111章第一百一十章“你想不想改变命运?”……
nbsp;nbsp;nbsp;nbsp;翌日朝会,唐璎将招安一事启奏天子,却被黎靖北当众驳回,并斥责盗匪居心不净,顽皮赖骨,日后恐有作奸犯科,扰乱社稷之嫌,严令朝廷不予接纳。
nbsp;nbsp;nbsp;nbsp;此令一出,唐璎不免有些疑惑,她生辰次日分明跟黎靖北提起过这事儿,彼时的黎靖北并无异议,为何这会儿态度又变得这般强硬?
nbsp;nbsp;nbsp;nbsp;“章大人——”
nbsp;nbsp;nbsp;nbsp;散朝后,张己追出殿外叫住了她,随后又递给她一道密折——
nbsp;nbsp;nbsp;nbsp;“陛下吩咐,招安一事让您和姚副宪全权负责,且”他顿了顿,眼神微闪,“此事不宜声张。”
nbsp;nbsp;nbsp;nbsp;摊开密折,唐璎粗略地扫了两眼,上面果真记满了有关招安的具体事宜,一条一例,纤悉无遗。
nbsp;nbsp;nbsp;nbsp;很显然,天子对此事十分上心。
nbsp;nbsp;nbsp;nbsp;可所谓招安,说到底就是为了向受降者展现朝廷包容的态度,笼络当权者潜在的威胁,这般恩举,不就是要闹得人尽吗皆知?为何黎靖北做起来却这般谨小慎微?
nbsp;nbsp;nbsp;nbsp;不同于康娄的粗枝大叶,张己是个心思极为缜密之人,唐璎虽奇怪黎靖北前后的态度,却也明白没有天子的授意,张己必会守口如瓶,不肯多说一个字,遂也懒得同他多费口舌,道了声“臣接旨”便去都察院寻姚半雪了。
nbsp;nbsp;nbsp;nbsp;两人
nbsp;nbsp;nbsp;nbsp;昨日不欢而散,今日再见,气氛依旧有些紧张。
nbsp;nbsp;nbsp;nbsp;唐璎将密折呈给他,随后就事论事地谈起了招安的具体细节,言语间并未涉及其他话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nbsp;nbsp;nbsp;nbsp;似是心有灵犀般,姚半雪阅览完密折,也只是简单应了句“本官知道了”,并未多言。
nbsp;nbsp;nbsp;nbsp;晌午一过,他便带着圣上的密旨去了京郊。
nbsp;nbsp;nbsp;nbsp;早在安丘县,唐璎便向郭杰一行人提出过招安的想法,彼时的郭杰虽未立刻同意,却也愿意看在姚半雪的面子上答应她上京的邀请。
nbsp;nbsp;nbsp;nbsp;盗匪们人多势众,身份敏感,一旦踏入京畿之地便是死罪,是以他们如今只能卸了兵器,临时驻扎在京郊的某个村落里,等待唐璎的消息。
nbsp;nbsp;nbsp;nbsp;有姚半雪做担保,招安一事进行得很顺利,几番游说之下,郭杰等人很快就表现出了归顺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未时方过,姚半雪便冒雪回到了都察院。
nbsp;nbsp;nbsp;nbsp;唐璎为她斟了一盏热茶。
nbsp;nbsp;nbsp;nbsp;“如何了?”
nbsp;nbsp;nbsp;nbsp;值房内烧着炭盆,姚半雪卸下大氅,抖开零星的雪沫,敛眸淡声道:“朝廷提出的大部分条件郭杰等人都能接受,可唯独一点——”
nbsp;nbsp;nbsp;nbsp;他啜了一口茶,瞥见唐璎绯袍下素白的手腕,如羊脂半玉润可人,目光微微有些凝滞,耳根泛起点点赤意。
nbsp;nbsp;nbsp;nbsp;半晌,又偏过头去缓声示意道:“统领者。”
nbsp;nbsp;nbsp;nbsp;唐璎几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盗匪们既然接受了招安的条件,日后必将听命于朝廷,却又因其天性放纵,不愿完全受制于人,寻找能制得住他们的统领者便成了最大的难点。
nbsp;nbsp;nbsp;nbsp;“——我倒是有个人选。”唐璎出声道。
nbsp;nbsp;nbsp;nbsp;盗匪们作风强硬,不服管教,统领者自身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将他们降服,与此同时,还需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才能让那群蛮子心甘情愿地臣服于朝廷。
nbsp;nbsp;nbsp;nbsp;而她心中的那个人,无论是在以柔克刚,还是“以刚克刚”方面,都是上佳的人选。
nbsp;nbsp;nbsp;nbsp;“谁?”
nbsp;nbsp;nbsp;nbsp;“远宁伯之女。”
nbsp;nbsp;nbsp;nbsp;姚半细细思索了一番,并未作出反驳。
nbsp;nbsp;nbsp;nbsp;敲定完人选之后,唐璎酉时便去了远宁伯府,却又得知伯府的两位小姐俱不在府中,辰时一过便随舒姨娘去城西赏梅了。
nbsp;nbsp;nbsp;nbsp;唐璎闻言微愣,心中疑窦丛生——
nbsp;nbsp;nbsp;nbsp;建安城的大雪自卯时起就未歇过,外头风饕雪虐,寒风侵肌的,道路泥泞难行,几位女眷何时赏梅不好,却偏要挑在今日?
nbsp;nbsp;nbsp;nbsp;城西的梅园就一处,唐璎赁了顶轿便赶了过去。
nbsp;nbsp;nbsp;nbsp;她到时,伯府的女眷们都已经离开了,洒扫的仆役告诉她,母女三人往长宁寺的方向去了。
nbsp;nbsp;nbsp;nbsp;几番辗转,她终在城西的一间古寺内寻到了周惠和周年音。
nbsp;nbsp;nbsp;nbsp;周氏姐妹见了她皆有些意外,脸上很快扬起和善的笑容。
nbsp;nbsp;nbsp;nbsp;近一年未见,姐妹俩似乎没什么变化,姐姐依旧雍容娴雅,眉宇间隐约可见飒爽之意,妹妹瞧着似乎开朗了许多,不复往日的局促腼腆,见了她还主动打起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