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事情传到东宫时,谢文珺正坐在太子谢渝的书案一侧,认真捧着《春秋史册》在读,待内侍汇报完,她放下书卷,饶有兴致地问道:“皇兄,你为何不愿娶她?”
nbsp;nbsp;nbsp;nbsp;谢渝哑然一刻:“如此明显吗?”
nbsp;nbsp;nbsp;nbsp;连你都瞧出来了?
nbsp;nbsp;nbsp;nbsp;江宁换了个慵懒的姿势斜倚在椅背上,点了点头,“皇兄莫非是嫌她军营出身?可那日我见她举止并非粗俗鄙陋之人。”
nbsp;nbsp;nbsp;nbsp;谢渝道:“你还小,不懂。”
nbsp;nbsp;nbsp;nbsp;“是因为嫂嫂吗?”
nbsp;nbsp;nbsp;nbsp;谢渝停笔,深吸一口气,不语,算是默认。
nbsp;nbsp;nbsp;nbsp;许是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太子眼中蓄起了泪,眼目失焦,视野中一切都变得模糊,“江宁,你手中那杆笔,要握紧,孤将一切倾囊相授于你,等你长大了,用这半尺笔毫,去改变你的宿命。”
nbsp;nbsp;nbsp;nbsp;那年三月梨花雨,少女掌心合十,菩提树下许愿,十五岁的太子尚不稳重,他破了一贯恪守的君子礼节,送了一把伞去,跟她说:“小生谢渝,至死不渝的渝。”
nbsp;nbsp;nbsp;nbsp;最后,那个春日梨花白的姑娘形如枯槁,心如死灰,辞世前最后一句话是“来世不信菩提,不入皇家”。
nbsp;nbsp;nbsp;nbsp;至死不渝?
nbsp;nbsp;nbsp;nbsp;一枕黄粱罢了!
nbsp;nbsp;nbsp;nbsp;“你是天家的女儿,是身份最尊贵的公主,若连你都不得自由,遑论天下其他女子?”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目光停留在《春秋史册》的一页,开口道:“皇兄,江宁有一事不通,想请教。”
nbsp;nbsp;nbsp;nbsp;“何事?”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道:“俗言男欢女爱人之常情,那为何容不得男欢男爱,女欢女爱呢?”
nbsp;nbsp;nbsp;nbsp;谢渝一皱眉发现事情不简单,斜过身子看谢文珺面前的书卷究竟是个什么内容,瞅了半晌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nbsp;nbsp;nbsp;nbsp;他不信邪,干脆站起身走到谢文珺身边抽走那本书,抖抖抖,确定她没在里面藏乱七八糟的东西,才将信将疑地把书还给她,顺便回答了她刚才的问题:“男女之合,为繁衍故,是以社稷有继,秩序有度,易之则天下大乱。”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眼珠一转,脱口道:“意思是,女子与女子之间互生情愫,也是人之常情,是吗?”
nbsp;nbsp;nbsp;nbsp;谢渝诧异地看着她,“你近日看了什么不伦不类的书?怎么问出这样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伸出小手打了个哈哈:“没有的事,请皇兄解惑。”
nbsp;nbsp;nbsp;nbsp;谢渝清咳一声,板起脸,好让自己看起来有威严些,教诲道:“情爱本美好,无关男男女女,真挚的情意都值得被尊重。但,你说那样的,孤不推崇,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朝代推崇。”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追问:“为何?”
nbsp;nbsp;nbsp;nbsp;她急切地样子令谢渝更加觉得有端倪,但还是耐着性子与她讲道理,“生而为人,多数人都是健全的,但有一些人不得上天眷顾,或目不能视,或口不能言,或耳不能听,或四肢不全,不能因他们有缺陷就不允许他们生存。同样的道理,多数人都是夫妻结合,断袖之癖,磨镜之好,虽少,但总是有的,他们与常人不同,可也不是他们的过错。但若这样的人多了,他们无法繁育子女,继而影响到人口和农耕,势必会破坏社稷安稳。”
nbsp;nbsp;nbsp;nbsp;“故而就把他们视为异类么?”谢文珺柔声细语应和道:“江宁明白了。”
nbsp;nbsp;nbsp;nbsp;太子对她这副恭谨的模样嗤之以鼻,将理好的纸张与册子规整妥当,归置在案面上。
nbsp;nbsp;nbsp;nbsp;谢文珺凑过去,翻着看了几眼,“舟楫署,衍支山。”
nbsp;nbsp;nbsp;nbsp;宣元帝命工部督建衍支山行宫,以备他颐养天年,所需木料石瓦均从东百越一带往庸都输送,经河州路段河道淤堵,今夏末又突发山洪,沉了两艘往衍支山运送金丝楠木的船,太子派人去查,劳动了周边七个县的衙门打捞,竟连块木屑都没找到。深究下去,竟发现不仅这批金丝楠木无迹可寻,连户部与舟楫署上报说沉了的那两艘船只都未登记造册。
nbsp;nbsp;nbsp;nbsp;这帮人已经如此胆大妄为,竟公然造假账贪敛国库之财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