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一直在路上。
但是余寻光能感受到他会一点点的离角色更近。
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或许很远,又实在很近。
电影《一封来自突厥的密信》在9月15号于京市开设了记者发布会。当天,参与投资的资方悉数到场,现场也请来了数家媒体。灯光交错,人声鼎沸,一时间好不热闹。
在这种场面里,演员主要起到陪衬作用。
《密信》的发布会是余寻光见过的最商业的发布会了。
余寻光跟着胡继周和雷纬明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需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露脸说话,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发扬精神,做最优秀的摆件。
会议进行到1小时的时候,出品方之一的灿星文化的负责人借着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突然对媒体说:“我相信,我们的电影,一定能够突破20亿大关,成为明年最优秀的电影!”
一句话,让余寻光直面感受到了语言的冲击。
他维持着表情管理,没露出什么异样,胡继周却不客气,“嚯,真能吹。”紧接着,他说出一大段形容词进行谴责,“夸大其词,哗众取宠,跳梁小丑,害群之马。”
最后他还他还“呸”了一声。
胡继周对于灿星文化的意见是从他们随意修改剧本往里面加料时就开始了。
现在,电影还没开机,负责人为了制造噱头就敢大放厥词,可见其商人本质。
雷纬明虽然没像老哥哥一样愤然开口,但是他对灿星负责人的行为是同样不赞同的。现在为了搞宣传,各大影业公司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今天敢说20亿,明天就敢说50亿。可国内破20亿的电影才多少?《密信》现在还是个未出生的孩子,就被爹妈拉出去放到火上烤,可真缺德。
他感受不到这群制片人对电影的半分尊重。除了卖吆喝之外,他们关心的只有数据。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是否太超过了?圈内这群做电影的到底懂不懂,吸引观众的是电影的质量,而不是轰炸式的广告宣传。
“太过了。”雷纬明轻声说。
这种华而不实的宣传,算什么?
胡继周气得胸口一阵起伏,好半天才平静下来。他现在正是属于谁也看不顺眼的时候,他眼瞅着余寻光面色沉静,不为所动的模样,火气又冒上来了,“你倒沉得住气。”
他语气不太好,暗里还带着刺,“小年轻的忍气功夫比我们这俩老的还厉害。”
雷纬明拉了他一把,说:“你又犯糊涂,怎么跟小孩儿一般见识?”
胡继周挣脱开手,不认为自己哪里有错。
个牛脾气。
雷纬明懒得理他,笑呵呵的对余寻光说:“小余,对不住,你胡大哥不是那个意思。”
余寻光摇了摇头。只是一句话而已,不至于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他不是小心眼儿的人。
相反,他觉得胡继周挺有意思。
50多岁的年纪,和他爸差不多的岁数,按理来说他的身体机能已经开始退化,可胡继周灼灼有神的目光愣是让他看起来像40岁。再一个就是他丰富的情感和高涨的情绪,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确实比20多岁的小伙子还要精神充沛。
他带着更老一辈人身上的斗争精神。
岁月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反而把他打磨得更加尖锐。他遇到不平事要说,遇到看不顺眼的也要说。他大声的发表意见,好像一个在人间行走的判官。
大家都在说,混娱乐圈的,越老越人精。胡继周为什么能丢掉这种精明,一直保持自我的状态呢?
余寻光想起第一次在金凤奖颁奖典礼上见到他时,叶兴瑜给出的介绍:
“这是胡继周胡老师,他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
余寻光想,胡继周应该不仅是演军人出名,他以前应该也当过兵。
当过兵的,有原则。胡继周的道德水准一定更高,所以他看不惯灿星张口就是“20亿”。
所以他无法理解“老罗”这个逃兵为什么能在部队里留下来,他又为什么要留下来。
所以他刚才呛余寻光,是觉得余寻光在这种不平事上的沉默太没性格。
他不知道余寻光是知道自己暂时做不了什么,才选择沉默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