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在古老传说与先锋理念间架起桥梁。
越是深入思考,越觉得迷雾重重。
林晴则在对话框里输入又删除,最终只发出一句苍白的明白了。
作为擅长刻画的编剧,她从未想过要将传统志怪故事解构重组。
更不知该如何将梦境与宇宙观测结合。
看着群里再度陷入死寂。
她焦虑地咬住下唇。
总不能真的用神仙托梦来解释科幻概念吧?
他们虽不愿敷衍了事,却苦于找不到破局的钥匙。
陈默尝试将黄粱梦中的时间流速与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联系。
却发现逻辑链条断裂。
张明设想让主角在不同物体运动轨迹中穿梭,构建多层梦境空间。
可情节编排始终难以自圆其说。
林晴则在人物设定上反复推敲,却始终无法让观测者与黄粱梦产生自然的化学反应。
“别光盯着屏幕发呆!”
“老祖宗留下的典故里藏着宝藏,咱们得把它挖出来!”
张明终于按捺不住。
“作者写黄粱一梦时,或许是在感叹人生虚幻,可这和科幻有什么实质联系?”
陈默率先回复,抛出第一个问题。
“如果要把梦境与宇宙观测结合,是不是得重新解构时间的本质?”
林晴紧接着跟上。
三人开始激烈讨论。
“我觉得作者写这个故事,本质上是在探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放到科幻语境里,这或许能对应平行宇宙或虚拟世界。”
“当主角在'黄粱梦'中经历几十年人生,而现实不过一瞬,这不就是时间相对性的绝妙隐喻?”
陈默犀利的说道。
“没错!但要忽略人类定义的时间,我们得让物体运动成为标尺。”
“比如用青瓷枕的裂纹蔓延,米粒的霉变过程,甚至梦境中光影的偏移,来暗示时间流逝。”
张明立刻回应。
“既然主角是观测者,那我们能不能让他在梦境中成为记录者?”
“就像古代书生记录黄粱梦,他记录的不是剧情发展,而是宇宙本身的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