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只是殷商鼎,至于这么麻烦吗。
另一人反驳道:
放屁,那是没查清吗?是鼎的来历太大了。
事关重大,陛下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否则,你以为陛下为何派御辇迎接,为何到现在都将大鼎藏在深宫大内不肯示人?
总之,鼎的来历越传越玄乎。
而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越来越多的儒生加入了进来。
打着宝鼎的幌子,宣扬天命思想。
以儒生所代表的力量,他们一出手影响力就更大了。
宝鼎正式和天命画上了等号。
现在就算朱元璋站出来,说出宝鼎的真相,也不会有人信了。
李善长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是的,殷商王鼎确实没什么人认。
可一个来历神秘的鼎,却能引起无数人讨论。
这绝非朱元璋和马皇后能想出来的办法,也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个人的手笔。
真相就只有一个,马钰。
李善长脸色阴沉:“老夫还是小看你了。”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向外公布了大本堂陪读名单。
并且还强调,这只是临时名单。
后续还会继续挑选才俊入宫陪读。
正如他所意料的那般,名单上的人家自然非常高兴,纷纷上疏谢恩。
自家有适龄孩子,却没有入选的,也摩拳擦掌准备立功把孩子送入大本堂。
李善长得知自家老三入选,面上表现的毫不在意。
心中却非常开心,更是松了口气。
拱卫司的事情发生后,若说他心里没有一点担忧,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朱元璋明显开始疏远他,更是让他感到惶恐。
现在自家儿子入选大本堂陪读,说明皇帝还是念旧情的,并不是真的要拿他如何。
这让他忐忑的心放回了肚子。
隔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一改近几日的消沉,再次变得高调起来。
我,大明文官之首,复活了。
-----------------
马府,院内大枣树下。
朱樉一边吃着井镇香瓜,一边还不忘说话:
“老马,没看出来啊,你小子还有这么一手。”
“只用一个破鼎,就将天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