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钰的‘本用’观点也就愈加认同。
儿子作为储君,读治国之策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现在问题已经出来了,该怎么解决呢。
一个解决不好,宋濂出宫说点什么,恐怕会影响太子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啊。
正头疼的时候,内侍来报宋濂求见。
马皇后连忙让他进来,并且还亲自站起来迎接。
宋濂大为感动,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然后……皇上和皇后如此待我,我必须要把太子教好。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他,立即坚定了决心。
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如何发现太子学业松弛,为何要考核,准备怎么劝诫。
然后中间发生的意外,以及两人起纷争的原因。
他没有替自己说话,也没有往朱标身上推卸责任,很中肯的将经过说了一遍。
甚至还几次请罪:“因激愤冲撞了太子,请娘娘责罚。”
马皇后能说啥,只能安抚他说,你是老师教育弟子是应当的云云。
哪怕到了最后,宋濂也不认为朱标本身有问题,而且也没有告他的状。
太子以往表现的尊师重道,今日这般定然是有小人诱惑,希望皇后能明察秋毫,将此等奸佞给揪出来。
他越是如此,马皇后反而不好处理。
只能安抚道:“宋先生莫要生气,此事我已知晓,马上就派人调查。”
接着她话锋一转道:“我也看过管荀之书,其法确有经世致用之能。”
“太子作为储君,遍阅百家取其长而用之,乃正道也。”
“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先生本应支持,为何要反对呢?”
宋濂认真的说道:“非是老夫不让太子阅览百家典籍,而是时机未到也。”
“本心已固,再观百家之学,方能起到攻玉之效。”
“若本心未固,就贸然去学习其它学派,很容易会受到影响陷入魔道。”
“今太子年幼,业不精深本心未固,故老臣才不让其乱读书。”
“今日太子能说出‘孔孟为本,管荀为用’,就已经可见端倪。”
“请娘娘早日查出蛊惑太子的奸佞,否则悔之晚矣。”
马皇后露出所有所思的表情,宋濂这话说的非常中肯,她本人也是认同的。
可自己的切身体会,又让她觉得马钰的话也没有问题。
那么到底该信谁的,又该怎么做呢?
一时间她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时她不禁想起了朱元璋,不行,等会儿就写信让他赶紧回来。
这边的事儿关系着大明的未来,可比开封那边重要太多了。